(來源:中國石化報)
全球天然氣供應將趨于寬松應加快天然氣產供儲銷建設
美國天然氣產量將繼續增長,并對全球天然氣市場產生重要影響,市場總體基調是寬松。而我國天然氣消費仍有較大增長空間,且近年來天然氣進口一直保持增勢,天然氣在我國新型能源體系建設過程中發揮作用的空間也將日漸拓寬
編者按
由于北半球進入供暖季,且地緣政治局勢持續緊張,氣價波動走勢成為時下熱議話題。分析認為,美國大選后或將大力推動油氣勘探開發,天然氣產量將持續增長,而沙特、阿聯酋和卡塔爾近期也大力發展天然氣,全球天然氣產量將步入新的增長時期,天然氣供應將趨向寬松。作為天然氣需求大國,我國應聚焦供應寬松帶來的氣價“紅利”,積極引進資源,做好利用海外天然氣的謀劃布局。
●羅佐縣
隨著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并將在2025年1月重返白宮,美國能源政策轉向在即。11月15日,特朗普宣布北達科他州州長道格·伯格姆將擔任其就任總統后的內政部部長及新成立的美國國家能源委員會主席。11月16日,特朗普又提名對氣候變化持懷疑態度的克里斯·賴特擔任能源部部長。特朗普的能源政策走向由此可見一斑。
作為油氣生產大國,預計美國天然氣產量將在特朗普頒布新政后繼續增長,并對全球天然氣市場產生重要影響,市場總體基調是寬松。目前我國石油消費已接近峰值,但天然氣消費仍有較大增長空間,且近年來天然氣進口一直保持增勢。基于美國大選后全球天然氣市場進一步寬松的形勢判斷,國內外氣源供應支撐的天然氣在我國新型能源體系建設過程中發揮作用的空間將日漸拓寬。
美國或成推動天然氣供應寬松態勢的重要力量
特朗普入主白宮后將擔負發展經濟的重任,其“大招”是吸引產業資本回流、振興國內制造業。在美聯儲接連降息增加市場流動性、美國通脹風險再次抬頭的形勢下,降低大宗商品價格是美國實現經濟目標、抵御通脹的有效手段。
特朗普一貫對化石能源開采持鼓勵態度,并且不熱衷發展新能源,這與拜登的能源政策有較大不同。為了兌現競選承諾與實現經濟目標,特朗普或將大力推動美國油氣勘探開發,以增加國內油氣供應。在美國天然氣消費幾乎已達峰的形勢下,更多美國天然氣將出口至世界各地。
此外,由于沙特、阿聯酋和卡塔爾近期天然氣發展提速,全球天然氣產量將步入新的增長時期。在美國、歐洲、日本和韓國等主要經濟體天然氣消費幾乎已經達峰、各國大力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模式的情景下,全球天然氣供應將總體趨向寬松。
我國天然氣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對天然氣主體能源地位的認識需要進一步明晰強化。我國目前天然氣年消費規模約4000億立方米,天然氣對外依存度為40%以上。按照當前的消費模式,天然氣需求仍有較大增長空間。基于石油對外依存度高、風險大的前車之鑒,社會各界對天然氣消費快速增長表現出一定的猶豫和觀望心態。
長期以來,我國天然氣部分依賴進口,以及西氣東輸氣源輸送距離長、輸送費用高導致天然氣使用成本高的現象,進一步加重了各界關于全面提升天然氣消費水平的疑慮。此外,“雙碳”目標提出后,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步入快車道,但天然氣因其稀缺性不時出現且解決起來有一定難度,產業化發展進程放緩。能源行業發展重點集中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對天然氣的發展定位不明確。
天然氣基礎設施不足,難以支撐資源高效配置。美國、英國等天然氣產業發達國家的天然氣基礎設施均非常完善。其中,美國州際天然氣管網里程超過30萬英里,儲氣庫、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遍布全國,分支線及城市管網密度大,儲氣庫工作氣量占天然氣消費量的比例在15%以上,與美國年天然氣近萬億立方米的消費水平保持了高度匹配。
比較而言,我國天然氣基礎設施總體不足,2023年跨省干線管網里程僅12.5萬公里,儲氣庫工作氣量占天然氣消費量比例不足6%,基礎設施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的作用有待提升。此外,基礎設施不足很大程度上也導致了氣價改革滯后和資源配置效率欠佳。隨著天然氣干線管網建設的推進,天然氣運輸“一區一價”定價機制于2024年開始執行,氣價改革取得重要進展。
氣電發展基礎薄弱,不適應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需求。新型電力系統以可再生能源為主體,但可再生能源受季節變化、晝夜交替因素影響存在供應間歇性“短板”,儲能、火電調峰是補足“短板”、維持系統穩定的重要手段。隨著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發電量日益增長,新型電力系統對運行穩定性的要求將日漸提升。
就目前國內外實踐來看,燃氣發電可以兼顧低碳和電力供應穩定,作為調峰電源有天然的經濟和技術優勢,是支撐新型電力系統運行穩定的調峰電源的現實選擇。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是氣電發展比較成功的范例,在用電高峰期,燃氣發電可占加利福尼亞州電力供應的70%以上。目前,我國正在大力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但燃氣發電裝機容量占發電裝機總容量的比例僅為4%,規模較小客觀上抑制了氣電調峰功能的發揮。
發揮主體能源作用 支撐“雙碳”目標實現
樹立長遠發展理念,發揮好天然氣作為主體能源的作用,支撐“雙碳”目標的實現。綜合當前歐洲、美國、日本和韓國等主要經濟體天然氣消費達峰、我國尚有較大需求增長空間、美國頁巖油氣革命持續,以及中東各國重視發展天然氣等諸多因素,我國應發揮天然氣需求大國優勢,聚焦長期市場氣價“紅利”引進資源,重視天然氣在我國能源轉型、能源革命和“雙碳”目標實現過程中的作用,做好利用海外天然氣的謀劃。
強基固本、穩步推進國內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豐富天然氣產供儲銷網絡體系,為更大規模利用天然氣做好“硬件”支撐。繼續堅持既定的多元進口天然氣策略,針對美國大選后頁巖油氣革命持續、天然氣產量和出口增長的機會,擴大與美國天然氣的貿易空間;繼續推進國內油氣增儲上產行動計劃,穩步增加國內天然氣產量。在氣源供應增長的基礎上,優化天然氣基礎設施資產布局,加大天然氣管網、儲氣庫、LNG接收站建設力度,實現基礎設施硬件高度匹配市場需求。
重視燃氣發電在新型電力系統中的作用,做好天然氣發電布局。在抽水蓄能受季節干旱因素影響、化學儲能成本高和智能電網運維技術處于研發階段的情況下,應有效發揮天然氣供應穩定、燃氣發電在調峰爬坡性能及環保方面的優勢,因地制宜、就近利用產地或進口天然氣以降低運輸成本,將燃氣發電項目與新能源基地規劃高效結合。特別要重視在調峰方面有卓越性能和比較優勢的單循環聯合發電技術的應用及氣電項目投資,發揮好調峰氣電在新型電力系統中的“穩定器”作用,并輔之以合理的調峰電價政策,支撐氣電調峰在新型電力系統中的功能發揮。
(作者單位: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
天然氣分公司多措施強化進口LNG經營

近年來,隨著全球加速推進能源轉型,作為相對清潔的化石能源,天然氣在保障能源安全、促進綠色低碳轉型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LNG國際貿易也已成為全球能源市場的熱點話題。2014年11月14日,中國石化首座LNG接收站——青島LNG接收站成功接卸來自巴布亞新幾內亞的“科羅尼斯”號LNG運輸船,標志中國石化正式開始執行首個LNG長約協議。十年內,中國石化天然氣分公司已累計接卸進口LNG資源超過1590億立方米,為塑造能源供應新格局作出積極貢獻。
2024年,國際氣價高位震蕩,美元匯率持續上升,進口LNG資源成本居高不下。天然氣分公司著眼產業鏈價值創造,圍繞打造總量充足、渠道多元、結構合理、安全可靠的天然氣資源供應體系目標,有力統籌國產資源、進口資源,形成了國內自產氣為基礎、進口長約LNG為補充、現貨LNG為調節的天然氣保供“資源池”。
為進一步夯實保供資源基礎,天然氣分公司立足國內、放眼全球,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引領下,積極獲取新的有競爭力的進口LNG資源,與卡塔爾、美國的供應商簽署優質LNG長約1300萬噸/年,進一步提升了進口保供資源的安全性、穩定性和經濟性。作為目前國內已投運儲氣能力最大的LNG接收站,天津LNG接收站2018年2月投產以來已成功接卸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液化天然氣(LNG)3800萬噸、外輸天然氣450億立方米,為我國華北地區天然氣供應提供了有力保障。
與此同時,依托中國石化的“一體化”優勢,天然氣分公司將國際化經營作為長期戰略性舉措,與國內外進口資源供應商積極交流,推進與國際頭部能源供應商、貿易商合作,并與聯合石化打造專業化聯合團隊,發揮“前沿崗哨”優勢,密切關注國際市場現貨LNG價格變化,根據保供需要做好現貨LNG資源采購工作,有效補充階段性資源缺口,確保冬季天然氣供應充足。
LNG接收站是促進國際化經營的關鍵樞紐,天然氣分公司近年來大力推進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和儲氣能力建設,高效建成投用了天津LNG、青島LNG等接收站項目,今年9月還建成投用了中國石化在廣東地區的首座LNG接收站——華瀛LNG接收站。其中,天津LNG接收站是我國首座實現雙碼頭接卸的LNG接收站,青島LNG接收站成功投用我國首座容積最大的27萬立方米LNG儲罐。目前,天然氣分公司正在優化布局,穩步推進山東煙臺、廣西北海、浙江舟山的3座LNG接收站建設,投用后累計年接卸能力將達到1850萬噸。
天然氣分公司未來將充分依托和發揮中國石化“大兵團”聯合作戰優勢,與其他公司“組團出海”,推進與優質資源供應商簽訂進口LNG長約,尋求潛在合資合作項目,提高面向全球的資源配置和優化整合能力,提升天然氣產業鏈價值創造能力和品牌影響力。(王卓然)
歐洲氣溫下降和貿易商炒作是氣價上漲主因
近期,國際天然氣市場經歷了一輪價格上漲。10月底,亞洲和歐洲氣價大約在13美元/百萬英熱單位,目前亞洲JKM現貨價格指數已超過15美元/百萬英熱單位,歐洲TTF價格也超過了14.5美元/百萬英熱單位。綜合市場波動情況來看,可以認為,歐洲氣溫下降和普氏窗口貿易商市場炒作行為,是推動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
隨著冬季的到來,歐洲氣溫下降導致天然氣需求顯著上升,這在歐洲天然氣市場的季節性波動中表現得尤為明顯。由于取暖需求增加,歐洲供暖季天然氣需求通常是需求淡季的2~3倍。11月以來,歐洲經歷了一波降溫,北歐、中歐、東歐地區出現了較大范圍的雨雪和降溫天氣,局地降溫幅度甚至超過了10攝氏度,市場對歐洲冬季剩余時間也有寒潮預期。
氣溫下降直接推動了天然氣消費量的增加,從歐洲最重要消費區域西北歐來看,10月的天然氣日均消費量為3.4億立方米,而到了11月,這一數字上升至5.5億立方米。進入12月,天然氣日均消費量進一步躍升至6億立方米。在天然氣消費量上升的背景下,歐洲儲氣庫的采氣速度也隨之上升。目前,歐洲儲氣庫的儲氣水平在84%,而去年同期這一水平為93%。
近年來,亞洲與歐洲天然氣市場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隨著亞太地區LNG市場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LNG交易以普氏JKM現貨價格指數為基準進行定價。普氏JKM現貨價格指數主要在普氏價格窗口形成,貿易商在這個窗口的活躍度有了明顯提升。近期他們敏銳捕捉到歐洲氣價上漲的機會,并在價格窗口靈活調整策略,推高了亞洲LNG現貨價格,以實現貿易收益的最大化。具體來看,11月普氏LNG MOC窗口共收到340次報價,其中貿易商買入報價達到223次,賣出報價僅117次,顯示出貿易商明顯的抬價意圖。
截至12月11日,亞太JKM價格為14.46美元/百萬英熱單位,歐洲TTF價格為13.75美元/百萬英熱單位,美國亨利中心價格為3.38美元/百萬英熱單位。(閆 涵)
1~9月全球LNG出口同比增長1.9%
本報訊 據油價網消息,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OAPEC)表示,今年1月~9月,全球液化天然氣(LNG)出口量同比增長了1.9%,至3.059億噸。其中,一季度出口量創新高,達到1.064億噸;二季度出口量降至9860萬噸,同比下降了0.4%;三季度出口量反彈至1.009億噸,同比增長了2.5%。
據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估計,今年前9個月,美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LNG出口國,領先于澳大利亞和卡塔爾。
過去5年,LNG出口基礎設施規模的擴大和LNG貨運目的地的靈活性,使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LNG出口國。隨著在歐洲天然氣銷量的飆升,以及更多LNG項目投產,2023年美國LNG出口量比2022年增長了12%。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數據顯示,2023年,美國以119億立方英尺/日的LNG出口量輕松超越卡塔爾和澳大利亞,成為全球最大LNG出口國。
殼牌預計,到2040年,全球LNG需求將激增50%,主要受亞洲(特別是南亞和東南亞)LNG需求增加和經濟增長的驅動。殼牌在今年早些時候的年度LNG展望報告中表示,全球LNG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到21世紀40年代,這主要是受中國工業脫碳和其他亞洲國家需求增加的驅動。
(龐曉華)
圭亞那和蘇里南LNG出口潛力巨大
本報訊 近年來,南美洲北部的兩個小國圭亞那和蘇里南憑借油氣資源勘探的巨大發現成為全球油氣行業的亮點。其中,圭亞那石油開采始于2019年底,而截至今年5月,圭亞那原油日產量已達到65.4萬桶,成為南美大陸第五大石油生產國。標普全球預計,到21世紀30年代中期,圭亞那將躋身全球14大石油生產國之列。此外,作為圭亞那的鄰國,蘇里南與圭亞那共享一個油氣盆地,業內普遍認為,蘇里南極可能復制圭亞那的石油繁榮。
在兩國油氣資源開發持續推進的同時,全球液化天然氣(LNG)需求也在不斷增長。有分析認為,到2040年,全球LNG需求將較目前水平增長一半以上。雖然目前兩國LNG產業基本屬于一片空白,但業內非常看好其長遠發展前景。能源咨詢公司伍德麥肯茲近期發布研究報告認為,未來十年,圭亞那和蘇里南的LNG產量可能達到1200萬噸/年。兩國LNG項目的經濟前景極佳,如果不考慮LNG運輸和再氣化成本,其LNG生產成本價有望低至6美元/百萬英熱單位。
有分析認為,雖然目前美國和卡塔爾在全球LNG供應領域占主導地位,但到21世紀30年代中期,圭亞那和蘇里南的LNG產業發展起來,或許能憑借較高的成本競爭力爭取到一個供應窗口。一方面,這兩個國家的LNG出口可就近滿足加勒比地區和南美洲的需求。另一方面,考慮到兩國地處南美洲北部,瀕臨加勒比海,地理位置優越,海運線路便捷,出口到亞洲的成本與美國墨西哥灣地區也基本持平,因此發展潛力巨大。
在LNG項目開發進程中,蘇里南已領先圭亞那一步。今年8月,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透露,將考慮在蘇里南的Block 52區塊開發浮式液化天然氣(FLNG)項目。伍德麥肯茲認為,蘇里南會加速推進LNG項目開發,產能最早有望于2031年上線,而圭亞那產能上線時間可能晚于蘇里南。(辛尚吉)







